文章

利用嶄新科技開拓就業前景 —— 啟發學生多元潛能的 5 項實踐

出版
香港政策研究所
作者
馮智政、麥綺琪
教育
2020-11-13

在停課不停學期間,有規範及具組織的自主學習設計推動混合教學的教學範式轉移,從中亦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及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香港政策研究所從 2018 年起聯同利希慎基金會、大教育平台以及三間中小學推行為期兩年的「新型圖書館 ——以科技推動自主學習計劃」,而其中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的傳統圖書館注入了科技學習元素,以科技輔助學生閱讀與學習,支援特殊學習需要學生吸收知識和生活技能。

為深入了解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和學校的教學質素, 「Smarter Education 智慧學校計劃」於 2020 年 10 月 31 日到訪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參與「新型圖書館及延伸學習空間計劃」成果展及總結分享會。本次成果展及總結分享會由利希慎基金助理副總栽周己豐先生主禮,特別邀請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學校教育部部長簡棋標牧師、司庫曾立基校董、副會長暨校董陳崇一醫生;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沈劍威教授及楊懌健教授;以及大教育平台督導委員會委員戴希立校長、總幹事蔡崇機校長、項目顧問鄺秀芝校長、專業顧問梁錦超先生及秘書長陳明明先生為嘉賓。

成果展及總結分享會吸引了多位「Smarter Education 智慧學校計劃」參與學校的校長及教師踴躍參加,共同探索混合教學模式的新方向,一連串的實地參觀及學生分享,亦令參加者親身體會到嶄新科技如何豐富學習體驗、啟發多元潛能,活動現場反響頗佳、氣氛活躍。成果展於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的圖書館拉開序幕。周己豐先生首先歡迎及感謝各嘉賓蒞臨分享會,指是次計劃能引入嶄新科技,匯聚各方專業,樂見學生能直接受惠於新增或改建的延申學習空間,同時為他們的生涯規劃發展定下基石。周先生表示基金展望將來能惠及社會更多不同有需要的人,如推動長幼共融及傷健共融的計劃,培訓學生為長者進行康體活動及體能測試。

簡棋標牧師感激各位嘉賓來臨及肯定 ,簡牧師表示正如各位嘉賓在這次成果展中看到 —— 活動有「糧草」、有「教育」、有將理論「落地」等每個夥伴給予舉足輕重的幫助,固然以上各方都十分重要,然而現時重點是更是「持續性發展」,而這更加需要業界及各方的親身體會及肯定。簡牧師再次感謝利希慎基金讓這次活動起步,「這個有意義的活動在今天雖然是一個總結、一個成果,但亦是另一個開始。」

緊接「炮循大使」兩位隊長亦分享到,在利希慎基金的支持下,學校不斷配合同學的興趣以及九個資歷架構課程發展,陸續優化學校的設施以及合時的設備,讓他們能為畢業作更好的準備。「炮循大使」隊長指,除了改變圖書館,學校之後更為了配合學生多元的興趣以及校本課程發展的需要,逐步改變多個不同主題嘅學習空間。一眾嘉賓及參與者在「炮循大使」的帶領下先到訪作一連串參觀。

1. Photo Studio & Mac Lab


學生分享 Photo Studio & Mac Lab 的學習體驗。


Photo Studio 提供影樓背景紙作專業拍攝之用。

2. 202 巴士教室


學生可以在「巴士場境」中進行不同的小組教學及訓練。


學校亦提供「巴士社交小組」及言語治療進行活動及訓練。

3. 106 學生活動中心


由學生會幹事管理,讓學生於午膳及課餘時進行投籃、桌球、飛標等活動,亦讓身為學生領袖的學生會幹事,管理這個學生文娛及休憩空間。

4. Dream Big Restaurant


Dream Big Restaurant 劃出接待區及小餐廳, 提供真實的環境,讓學生實習招待客人。


購買及貼上墻紙亦是由師生包辦。


學生表示平日也十分期待到 Dream Big Restaurant 上課。

5. 圖書館 VR / AR 學習區


鄺老師介紹館内不同種類的學習器材,指能讓學生投入不同的模擬學習情景,更讓高年級或能力較高的學生參與製作不同的 VR和AR 作品。

而分享會尾聲,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沈立平校長表示學校建立了許多模擬場景,透過體驗式學習以及科技的注入,在疫情期間接待有限度地超過 60 間學校及社福機構參觀,希望能交流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經驗。除了希望大家互相能在這次成功分享會有得着外,沈校長亦寄望學生不只單單是接受他人幫助,而是在學有所成後把幫助繼續傳承下去。對於未來發展工作,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初步已與香港中文大學體育及運動科學系達成合作協議,將於 2021 年 1 月起於感覺統合訓練中心,為長者團體進行體能測試。學校稍後將安排學生或員工到校進行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以至合辦課程,而學校也將繼續物色更多學者、商營公司及公營機構合作,確保教師專業發展及學校在資源上得到充分支援,以應付學校的發展需要。

大教育平台督導委員會委員戴希立校長感謝各位嘉賓來臨及分享,指雖然這是第三次到學校,但每次也有煥然一新的感覺,亦能從中體現出學校及計劃的可持續發展元素。這些改變除了有賴利希慎基金及大教育平台的幫助外,也靠學校自力更生以及家長不斷的支持。而戴校長亦向大家提出兩個問題:怎樣才可令未來每間學校、每位學生都能得益?而這活動之所以可以一直持續發展,除了各團體及持分者的幫忙外,背後又是什麼原因呢?戴校長提出三個重點供大家思考:

一、商院校三方合作的模式

商界(基金)提供了資源及技術、大專院校提供了理論及實踐方法、學校及老師的投入 —— 這合作的模式在每所學校裏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但將來學校也需要自力更生才可推動可持續發展。

二、起源基於學生的需要

學校由新型圖書館開始,不斷配合同學的興趣及需要,優化學校的設施及設備,開展多元化的學校教學活動。在真實佈置的場景中進行重複訓練,個性化的體驗式學習,令學生更投入課堂。

三、學校及前綫老師的專業能力

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在學生培訓以及讓他們得益更多方面做得很好——但背後學校及老師怎樣投入,教師之間怎樣(互相)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及專業素養,才是最關鍵的問題。「很多時候 『What』 及 『How 』是很吸引人,但其實最需關注的是 『Who』,因為設計活動的背後功臣都是學者教師等人。」

戴校長指而這正正回應大教育平台成立的宗旨——透過體驗式學習幫助基層學生,近年來亦更重視學生價值觀的轉變。「要讓一個學生得益,除了直接提供硬件及軟件外,也需重視與教師的交流,投放時間在教師交流及專業發展上,增進可持續性,正如今天的活動也是交流的一種。」

延伸學習空間計劃推行後,學校由新型圖書館開始,配合同學的興趣及課程的發展需要,逐步優化校內的設施及引入新型科技學習設備,在校内改建多個不同的實境訓練場地,讓學生能在真實場境中反覆訓練,協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升自主學習動機,掌握不同的職業及生活技能,有助他們日後的發展,提升學習成效。

圖書館落成啟用至今,成效顯著。隨著啓發多元潛能的科技產品推陳出新,學生可與時並進、更有效地開拓生涯發展規劃,但要怎樣帶動及維持商院校的合作,達致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惠澤未來每間學校的莘莘學子,則有賴社會各界的攜手參與,共同思考。

有關「新型圖書館 ——以科技推動自主學習計劃」的詳情,請留意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網頁。



參考資料:



作者

馮智政先生
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
麥綺琪小姐
項目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