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教育X Google】智慧學校:智慧教學著重「內容創建」與「參與」

出版
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
作者
馮智政
教育
2020-02-26

尉俐妮女士(Leonie Valentine)是Google香港銷售和營運董事總經理。她投身科技行業多年,在市場策劃、銷售和客戶服務範疇累積超過20年經驗,並於過去兩年擔任Google 亞太區客戶體驗部總監。在2020225日,尉俐妮接受我們的研究員兼教育政策研究中心負責人馮智政的採訪分享了她對遠程教育的看法和見解,以及在疫情導致停課情況下,香港教育工作者可以如何為應用智慧教學做好準備。




馮智政:在面對教育科技革新時,教育工作者應處理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尉俐妮:問題並不出於科技本身,因為現時已有很多可用的科技。教育工作者更多時需要處理有關內容(content)及參與(engagement)的問題。 因此,教學方法是尤其重要的。在計劃如何在教室中使用相關科技或在進行遠程學習時,製作切合目的的內容非常關鍵。 在參與方面,讓學生參與他們自己的教育旅程也相當重要。因為實際上,如今誰對技術最感興趣? 學生?老師?還是兩者?因此,從我們的經驗所見,學生會把使用各種科技所得的學習體驗帶回課堂,從而使我們達至一個現代化教育的時代。


馮智政:如何讓創新或突破的教育項目增加可持續性? 

尉俐妮:就教育革新的可持續性而言,創新與協作能力是息息相關的,而協作能力與信任密不可分。 因此,就推動教育制度的革新來説,我們很樂意看到一個透過科技工具來奠定信任和協作基礎。 我認為,這基礎也可以透過審視我們對教育的願景,以及細想什麼樣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真正地參與其中來建立。同時,思考一下可以尋找那些合作夥伴? 當考慮到可持續性,特別是從科技角度考慮時,於我而言並不複雜,我們需要的首先是概念的驗證(proof of concept),然後進行試驗計劃,最後是產品生產。

因此,推動科技持續進步的關鍵之一,就是堅持長期的發展,而不是一朝一夕的投入。 在尋找合作夥伴時,您需要考慮他們能否一起驗證項目概念、參與試驗計劃,以及當實際將這項目推出市場時,這些合作夥伴能否繼續參與其中。生產階段往往是最重要的部分,因為當項目接觸大衆時,就會在各種各樣的學校和學生中發揮最大的影響。最後需要的是進行一個有效的檢討,我們將其稱為PIR,即項目實施檢討(Project Implementation Review),雙方可以坦白地指出什麼運作良好,雙方學到了什麼,哪些出色的可以保留,哪些需要改變,以及我們以後如何展開這科技創新之旅。 這就是我對教育和科技實施的可持續性的看法。

 

馮智政:您能否進一步介紹Google對於香港教育的承諾?

尉俐妮:Google是一家擁有二十一年歷史的公司,同時在教育領域也擁有悠久的歷史。 從一開始,我們就已經非常關注如何收集全球的資訊,使其變得有用、可使用及可接近的,這是一種抱負。 所以,教育是我們所有項目和策略的核心。在香港本地來説,我們希望啓發教師以及在他們的教育旅程參與其中。在香港,我們有一個很優秀的Google Educators' Group (GEG),擁有超過一千名教育工作者會員。這是一個同儕學習與支持的社群。 Google教育工作者經常交流,參與培訓課程,並舉辦有關教育問題的聚會,他們也會嘗試新的工具。參與使用 GEG豐富資源的香港教育工作者,可藉此深入了解科技如何在課堂中發揮關鍵作用,以及如何使下一代的香港學生成爲具創意與創造力的新一代。


作者

馮智政先生
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