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基層學生更需要優質、商校合作的體驗式學習活動--體驗式學習活動成效研究

出版
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
作者
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中心、大教育平台
教育
2019-04-14

自2000年課程改革以來,教育局提倡幫助學生達至全人發展的目標和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全方位學習」的概念,鼓勵把學習空間從課室拓展到其他環境,推展一系列的「體驗式學習」,「其他學習經歷」便是以此理念推行的一個高中課程組成部份,約佔總課時百分之十至十五。體驗式學習並不是新猷,是世界各地教育的主要教學模式之一。有別於正規課堂學習,體驗式學習着重利用多樣化的環境和社區資源,配合時、地、人各方面所組成的學習情境,達至一個「體驗式學習循環」,需包括具體體驗(Concrete experience)、觀察及反省(Observation & reflection)、總結體驗(Forming abstract concepts)及實踐應用(Testing in new situations)。

由於體驗式學習需要不同的資源投入,校本情況不一。為使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基層學生得到公平的學習機會,「大教育平台」積極為中學提供體驗式學習活動並有意檢討體驗式學習在香港推行的成效。

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得到大教育平台資助,於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間,邀請全港五間中學進行一年的追蹤研究。研究分別以問卷調查及學生訪談形式進行。問卷調查利用教育局的「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套件(第二版),加上企業精神、STEM技能、人文價值的 APASO+問卷,及活動檢討問卷,分別於2016/17學年末及2017/18學年初收集,共收到414個有效回應,了解學生在情意及社交表現的變化。學生訪談以小組及個人形式進行,深入探討學生對「體驗式學習」的感受及意見。


主要研究結

  1. 體驗式學習活動對基層學生更有幫助
    研究發現比較基層學生與整體學生在體驗式學習活動上的得益;基層學生明顯在情意及社交表現的六個範疇有正面影響,受益範疇比整體學生的效果多一倍。主要在學習素養 、人生目標、企業精神、STEM心態、人文價值和動機。

    同時,教育機會大致公平,基層學生没有因為家庭社經地位而失去參與體驗式學習活動的機會,而他們在訓練營、服務學習及香港境內考察上的參與度比整體高。

  2. 學生希望學習活動有更多商校平台模式的夥伴合作
    數據顯示絕大部份(95%)學生認為活動內容有商業及社會機構的積極參與,確實能幫助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認識有關範疇的工作世界。訪談中學生多次提到體驗式學習活動在許多方面都幫助他們拓寬社會網絡,包括與同儕及專家的連繫和接觸;而「讓學生與校外世界接觸」正是體驗式學習活動的特徵,在活動中學生更能「有機地」融入不同人士和界別的解難「方法」、正面的「前路觀」和「價值觀」。這「社會資本」或就業認知對社經地位較低背景的學生尤為重要。

    綜合數據分折,此等「商校平台式的夥伴合作」並非單靠商界多方面的熱心支持,亦要有一些教育專業人士(如退休校長、老師)在設計、聯絡、統籌及執行活動方面,以「中介平台」(platform partnership) 的夥伴模式作出有效的配合和推勳,加上學校的專業聯繫才有如此正面的評價。

    學生又表示 「主辦方能夠給予一個到世界知名VR公司的參觀機會,十分難得」、「可以到大公司參觀是個難得的機會,可更了解VR行業和進身這行業所需要執行的日常工作」。「主辦方邀請了嚴博士作分享,我從嚴博士學業和事業上的個人經歷中得到了啟發,了解多元出路。此外,我感受到網龍開發的軟件有所突破,和過去在學校試用時相比,其VR軟件的素材和功能有了嶄新的改變,我從而學到了很多。主辦方的時間安排不錯。」

  3. 體驗式學習對學生情意及社交表現帶來正面影響
    對比一年前後的追蹤研究數據,積極參與體驗式學習活動的受訪學生,在「人文價值」(HV)、「動機」(MO)及「人際關係」(IP)表現都有明顯增長,而且增長幅度比非積極參與OLE活動的受訪者為高。

    相對於掌握知識和技術,體驗式學習對學生的個人素質(Attributes)有較大的影響。例如是培養基本思維技能、動機,自信和自我管理,這繼而幫助學生促進課堂學習,並轉移到學科學習之中。體驗式學習活動也影響學生不同價值觀的建立和轉變,例如包括關顧和尊重多元、堅持不懈、承諾、和平、正義等。如學生從活動中了解獨特文化、特色,誘發對不同文化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

在發布會上,研究項目負責人香港教育大學葉蔭榮博士指出: 「這類富有對焦性的體驗式學習令基層學生視野大開,對他們日後人生的成就和發展,起關鍵性作用。」大教育平台蔡崇機校長表示:「現在學校為同學提供了多元化的活動,但其中體驗式學習活動顯然對同學較有效。對於活動為何有效,是需要業界幫忙總結的。」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馮智政指出,「一個有效的體驗式學習活動,學校與其他機構協作時不應外判教學責任,教師仍需要有講解和主導活動的角色。」出席學生也認為:「有機會參加網龍項目是非常精彩的經歷。不只認識到新科技;更改變對國內企業文化過去的印象;自己今後前途的選擇更實在。」


建議

而隨着政府增加全方位學習津貼的資助,研究團隊希望當局更完整協助學校推展體驗式學習,讓全人教育得到進一步的方向。就此,研究團隊有以下建議︰

  1. 支援基層學生參與更多體驗式學習活動
    基層學生普遍被認為因家庭背景的文化資本及社會資本偏低而輸在起跑線,因此,鼓勵政府及社會各界支援基層學生,增加資助,幫助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認識有關範疇的工作世界。學校亦應優化校本政策,以鼓勵基層學生參加優質的體驗式學習活動。

  2. 以「平台夥伴」模式統籌及鼓勵商界參與有質素的體驗式學習活動
    研究認為有商界參與的體驗式學習活動,並配以「平台夥伴」模式的專業統籌最能够有效地助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認識有關範疇的工作世界,培育廿一世紀需要的素質和社交情意發展。學生亦對這形式的商校合作學習活動更有興趣。建議政府支持這類「平台夥伴」模式,鼓勵商校合作。以專業統籌體驗式學習活動,支援學校推行優質的「全方位學習」。

作者

葉蔭榮博士
首席調查員
馮智政先生
研究員
朱勉小姐
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