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陳馮富珍:國家安全與衛生安全息息相關

出版
香港政策研究所
作者
陳馮富珍
一國兩制 政治 法律 社會民生
2019-04-15

以下為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女士於《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研討會》演講全文:

非常高興能夠參加2019年香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就國家安全這個嚴峻而深入的話題進行學習和分享。

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並把每年4月15日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安全早已不僅限於戰爭與衝突、主權與領土的角力。當今,生態的安全、文化的安全、科技的安全、資訊的安全等等,都是國家安全體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家安全的範疇非常廣泛,它是我們安居樂業的基礎,關係到每個居民的安全和福祉,在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人民群眾健康、關係公共衛生安全和國家安全。作為一個畢生致力於服務大眾健康和維護衛生安全的專業人員,我想藉此機會和大家分享一點個人對國際衛生安全領域的認識和體會:

首先,衛生安全是國家安全和全球安全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回顧歷史,傳染病暴發疫情,曾對全球衛生和經濟安全,造成慘痛教訓。大約100年以前,一種以發熱、頭痛、咳嗽等為主要症狀的疾病, 從當時的一個軍營中開始出現,迅速蔓延到全球五大洲,這種疾病沒有疫苗、缺乏治療藥物,造成了全球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估計有一億人因此死亡,遠遠超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的人數。這就是後來被稱為"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第一次全球流感大流行。據世界銀行推算,如果再發生一場類似規模和嚴重程度的全球流感大流行,將會對全球經濟收入造成5%的嚴重損失。

在座的各位同仁應該和我一樣,對16年前的那場SARS疫情仍然記憶猶新。2003年SARS病毒在香港市民的健康層面、精神層面和經濟層面上造成了嚴重衝擊。特區政府在2003年4月時曾作出初步評估,估計由於SARS影響,酒店業、航空業及旅行社收入驟減,香港每月本地生產總值直接減少約20億港元,相當於1.8%。 對於香港和內地而言,以及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來說,"非典"都是一個警鐘,它向我們警示:與傳染病的鬥爭將永遠存在。我們應該永遠銘記這段病痛,吸收教訓。

在我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期間,全球經歷了近40年歷史上最大規模、最為漫長、最嚴重和最複雜的埃博拉疫情危機。這場疫情在西非幾內亞、獅子山和賴比瑞亞三國吞噬了超過1.13萬條生命,從剛開始時的衛生領域危機逐漸演變成一場人道主義、社會、經濟和安全危機,使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增長預期降低了10%。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夥伴共同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和精力, 對於WHO和全球來說,我們都沒有做好應對大規模暴發的準備。

第二,國際衛生安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時至今日,國際上的衛生安全威脅未有絲毫減少,來自於傳染病和其它公共衛生危害的風險仍然持續存在,各國之間日益密切的交通聯繫、貿易來往和人員交流甚至加劇了這種風險的傳播速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監測,全球每個月可以篩查到5000個左右暴發預警信號。對於這種安全威脅,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能夠置身事外,即使是發達國家也不能倖免。

2015年5月至7月,一名歸國旅行者引起了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CoV)在韓國的醫院傳播,為控制疫情,韓國衛生部門先後對約17000名人員實施了隔離觀察。這次疫情對韓國經濟造成高達80億美金的損失,數十萬計的人員(可能也包括在座的部分朋友)取消了前往韓國旅遊的計畫。

作為全球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香港身處亞太地區的核心地帶和交通樞紐,發生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公共衛生風險,都可能危及到香港民眾的健康安全。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維護全球衛生安全,同時也是維護每個香港民眾的健康和根本福祉。

第三,防患於未然,構建衛生安全屏障。

嚴重疫情的早期發現與高效應對,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衆多國家仍是重大挑戰。但過去的教訓告訴我們,提高衛生應急能力,和國家衛生系統的彈性,是可以依賴的、根本的解決之道。做好這兩點,就可以及時有效控制大多數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降低事件的國際傳播風險。

鑒於SARS疫情對國際社會造成的巨大衝擊力,世界衛生組織在2007年開始實施新的《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要求所有締約國在發生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要及時通報和分享疫情資訊,並且按照要求建立突發事件監測、評估、報告和應對的基本核心能力。

我很高興地看到,經歷過SARS的衝擊,中央政府的高層領導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能力發展,投入了大量資源,做出了巨大努力,建設成效十分顯著、有目共睹。十五年以來,中國已經建立起全面、高效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相關法律法規、預案體系、應急機制不斷健全,應急準備計畫、早期發現、風險評估和現場快速反應等公共衛生應急能力不斷完善。

除了國家的努力之外,國際層面也在衛生應急協調和能力建設方面實施新的舉措。目前,WHO應急部門, 正在實施新的國際衛生條例監測與評估框架, 改善衛生應急作業協調能力, 開展著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相信,有了我們積累的集體經驗,世界防範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已經大幅增強,從而為國際衛生安全樹立保護屏障。

第四,人人都是保護衛生安全的參與者。

女士們,先生們:

僅僅依靠國家和政府公共部門來保障衛生安全是遠遠不夠的。國家的衛生安全,歸根結底也是我們個人的健康安全,只有全民參與、人人行動,才能增強公民的衛生安全意識,形成全社會的有效氛圍、在人群中順利實施衛生安全防護相關舉措,切實發揮各項工作的實際效能。我想,通過不斷開展類似的安全教育活動,可以增強香港大眾的衛生安全和國家安全意識,動員各界在各自的範疇做好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

最後,我想指出,正如去年在香港的國家安全日活動上所提出的,"在國家安全問題上,沒有'兩制'之分,只有'一國'之責"。而在衛生安全領域中更是如此,香港與大陸民眾的衛生安全息息相關,可以說,健康與衛生安全是兩地民眾的"全民之責"。期待我們能夠同心同行,堅守"一國兩制"初心,共同維護國家安全。

   謝謝大家,祝願香港長治久安,祝願在座各位身體健康!